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密集重复宣传,让家长形成了免疫性和挑剔性,导致现在的家长对教育培训机构挑剔且警惕性太高而不好打交道。基于此,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以独特的全新的角度进入到家长的视野,
1、为留守儿童捐献 100 元,同升美术教育将以您和您孩子的名义全部捐献给留守儿童
4、每一名参加公益活动的学生,由同升美术学校统一安排与捐赠对象面对面交流
1)“百元公益梦想”:公益主题活动能以更高的角度将活动打入到家长群体中,一定要做公益!
2)“唤醒善举”:通过学校的铺垫宣传,唤醒家长和孩子心中的善良,对于留守儿童给予更高的关怀,响应国家政策,联合当地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报纸,电视台等扩大影响力。打入到公立学校内部,将广告植入,一定要大力拓展渠道,大力宣传!
3)增强参与感:所有参与“善举”的学生和家庭,统一由同升美术学校安排走进孤儿院,养老院,希望小学,留守儿童集中学校,打工子弟校,残疾人学校等等,实地慰问,实地关怀。学校负责将活动现场拍摄的照片整理成电子档,发送给每一位参加善举的家长和孩子,为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4)巩固“活动成果”:在宣传中强调,这是在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把世界的光明面展现给孩子,让孩子亲自参与其中,公益教育对于孩子未来成长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同升美术学校不仅给孩子提供了这次机会,还将赠送给孩子美术课程一个月。
可,开发客户的隐形需求,并将其转变为刚性需求。赢取家长关注,取得家长信任
转化核心环节:续班转化的促销教学过程中转化学生:课程为 1—1.5个月,进程一半时要推出报名优惠措施转化 30%左右,结课再转化 25%。重点是推 多学科连报或多期联报。
1) 地点:人流量大的路口/儿童游乐场所/公园门口/大型商场门口和社区门口。
3) 捐献台:在目标客户公立学校门口设捐献台,每个捐献台至少保证 8 名以上工作人员为家长提供咨询
5) 激励:每收到 100 元捐献,奖励 5 元。按定点招生单点排名,冠军有更高的激励:
7) 动员会:活动前一天要开动员会,让员工有激情并获得经验。活动当天,每小时短信互相告
8) 话术:话术统一,专业。线上传播,勾起家长注意,吸引家长报名并分享传播
3)炫奖品:找最煽情的有经验的老师专门挨班按固定线)续班家长会:要有有经验的老师、员工开。
备注:尽量推多期或多科连报,但是一定要注意实在不报多科或多期的学员推荐一期即可,以免学生流失。
人员储备的量一定要大,根据目标人数,确定除本校员工外,还需招聘的临时宣传员数量,招聘量一定要是需求量的 150%。提前进行招聘,保证宣传人员充足。
县级学校可以在路口、网吧前贴海报招待业人员或是招中年妇女。像县城招不到那么多的宣传员,这个时候需要做好调整,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布点的时候调最有效能的宣传员,选好点后从远到近的做,通过远的学校锻炼筛选宣传员,接着做重点的学校。一个学校门口至少做两天,重点小学门口更要做透!
例如:某分校招生目标 100 人,准备做 1 天,定点数为:15 个点,
最少需要宣传人员数量为:10*2=20 人 150%=30 人(不含学校员工)
员工培训一定要严格,让员工熟悉工作流程,熟练掌握话术。达到员工攻单能力强、主动性强的效果!一定要一个一个过关!
每收到 100 元捐赠,奖励 5 元。按定点招生单点排名,要舍得奖励员工,要设小组前三名奖,超额完成任务要有超级惊喜的奖励!做到激励最大化。
在效果不好的时候,不要忘了给宣传员,给老师信心,让他们明白,我们只是一时失利,我们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当天都要有战前动员会。奖金也可以在黑板上列龙虎榜。
让员工熟悉活动整个流程安排,使每个员工清晰自己在本次活动中每天所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
话术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新,更贴近家长学生的需求喜好。 组织所有参与活动主管及员工先背通用话术,再进行一个一个的“打通关”,每个人都要练。即内部员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实
景演练活动宣传时,如何主动与家长搭话,如何吸引家长注意活动,家长会提出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应对,针对不同特点家长,如何进行攻单销售。
要求所有参与活动人员必须参加,现场“一对一”演练,校长现场监控评判,保证所有人员销售话述及现场应变销售过关。
4、活动人员着装:气候适宜时一定要求着正装,发型正常,天气寒冷时也要求服装干净、整洁,不准穿奇装异服,这样才能更好的取信于家长。
本活动需要员工及宣传员在宣传过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和积极地态度,直接决定了活动成败。因此,在活动开始前,一定要组织所有参与人员进行活动前动员,具体可参考下面流程及方式。
解散后各个小组分散进行再次宣传话述等知识和技能培训,尤其是对于外招临时宣传员进行“一对一”的对练培训。
正式大规模宣传活动开始前一天下午,进行实战预热宣传,即提前进行宣传,使各组成员在实际宣传中感受和揣摩本活动宣传方式和经验,在第二天总结晨会上交流提升。保证正式大规模启动宣传效果。
各组组长汇报当天目标,宣传地点,,团队情况,鼓励自我团队。(激情、积极)
例如:“报告校长,我小组成员 5 人,保证所有组员认真完成任务,我们是最棒的!我们今天的目标是 50!请大家给我们更大的力量!”(大家鼓掌回应)
根据提前的地点调查,合理安排各小组当日宣传地点,调配小组成员,达到宣传配合最优化。
例如:将重点宣传点招生不好的小组调至次要宣传点,将优秀小组成员调整部分至较差小组等。
各小组成员围成圆圈,将手掌叠放在一起,一起鼓励队友:“加油加油加油!我们是最棒的!偶耶!”
位置:咨询点位置无论是在儿童游乐场所门口或者社区门口,还是在路口,一定要摆放在最引人注目位置,并且方便人群上前咨询。例如,如果在学校门口对面路边摆放,由于来往车辆穿行影响,即有碍宣传点的视觉传播,也不利于有意向人群过街咨询。这种摆放即为错误摆放方式。如下图:
2.要及时帮助员工减压,给他们完成目标的信心。定点招生时要反复鼓励,持续鼓励。通过巡察过程中传递各组招生最新战果信息,让大家振奋。
家长您好!这里是中国儿童基金会举办的全国性公益活动,“百元公益梦想”,我们收到的所有善款将以您和您孩子的名义全部用于捐赠山区贫困学生,于此同时,我们机构将赠送4次同升美术学校精品课程作为您的爱心补贴,让孩子献出一份爱心的同时收获知识,您和孩子过来了下吧!
家长,我们这里有同升美术、硬笔书法课程,只要参加本次活动,您可以任选一科让您孩子学习。我们同升美术教育课程可以帮助。。。(课程特点或优势)。孩子目前的年龄阶段是学生兴趣爱好养成的关键时期,很多艺术类课程比如画画等课程必须要在孩子这个年龄开始打下基础。孩子在现在的学习中更多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掌握一门艺术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的好“艺多不压身”同时也是孩子展现自己,沟通交友的很好的一种手段,科学证明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乐感等对于孩子左右脑开发和记忆力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同时也是增添孩子个人魅力,养成出众气质的好办法。您的孩子没有学习过,就更要用于尝试了,何况这次活动是为了公益事业,您捐献出来 100 元,可以得到的是心灵上的收获,孩子又能体验到艺术类课程带来开心和快乐,何乐而不为呢?同时这次机会给孩子带来的是爱的教育,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是非常纯洁的,作为家长的我们必须向孩子传递正能量,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总而言之 100 元的捐献对您来讲,百利无一害呀。
您想啊、通过一场公益活动,让孩子亲身去参与到其中,孩子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能感觉到妈妈对自己深深的爱。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与生俱来的不愿意与人分享,这对于孩
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一切从孩子出发,一场公益活动势在必行。同时,我们机构赠送的4次精品课程刚好是一个阶段,孩子适不适合学、喜不喜欢学,4次课程之后见分晓。我们做家长的一定不要武断的替孩子决定,孩子这个年龄阶段就是要给他去不断的尝试,才能真正发掘自身才能。画画锻炼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手脑开发,多好,抓紧报名吧!
我们这个活动是由中国儿童教育志愿者公益基金会联合同升童画美术教育机构推出的全国性公益活动。旨在唤醒学生内心的善良,把爱心传递给贫困山区孩子。我们已经联系过红十字会(当地公益组织),届时我们会统一已孩子的名义捐出所有善款。全程公开、透明。我们给您孩子一张爱心明信片让您孩子留下寄语,我们会发给贫困山区的孩子。而且我们会组织家长和孩子实地慰问、实地关怀。让孩子从小内心多一些爱,多一份善良。您这边扫码支付就可以完成善举啦,我们替贫困山区的孩子(捐赠对象)感谢您的慷慨!同时同升美术 学校欢迎孩子的学习!爱心是需要传递的!这样社会才能有更多的爱!您只需分享转发这个活动页面,只要您的朋友通过这个转发分享参与这个活动了,我们同升美术教育机构会补贴 40 元助学奖励基金到您的账户。
市场人员要注意到,在我们的活动现场,学生与家长聚堆在我们的咨询台前,这时要注意做到将三分之一的关注给孩子,三分之二给家长。因为毕竟孩子的活动费用是需要家长来支付,在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注意发掘出家长的想法,即家长对于孩子的期盼在什么方向,只有当我们的市场人员在满足了家长的需求后,家长才会交钱给孩子参与。
因为我们活动现场,我们必须做到有条不紊的将学生和家长分开,即一个市场人员带孩子讲解活动的好玩和有意义,还有我们课程的兴趣点。大致分为三部曲即 1、我们感不感兴趣?2、想不想来参与这个
活动和来我们这里学习?3、让爸爸妈妈给你报名参与好不好?另一名市场人员过去与学生家长交流我们的活动内容和意义,以及赠送学习课程的内容,详细参见攻单线. 要求传播
报名成功后,一定要求家长分享,传播,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来参与奉献爱心!分享后每报名参与一个孩子,孩子即获得 30 元的爱心助学奖励。
不要忘记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即做公益又招生!市场人员很忌讳的一点就是张口不提钱的事,我们要大胆的向家长传达,我们现场报名参与费用是100元!这100元学校并没有得,全都以孩子和家长的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总计二十条,又被称为“职教二十条”,其中第十二条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系统规划。深刻理解国家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对于领会改革意图,把握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职业师范院校视角,探讨国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对其带来的影响及其应对。
《实施方案》第十二条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案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对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可归纳出六大政策要点:教师招聘、师范教育、教师培训、教师团队、兼职教师和教师激励。其中,教师招聘分为普通教师招聘、特殊高技能教师招聘和高层次人才招聘3项政策要点;教师培训分为培训基地建设、培训制度和国外研修3项政策要点。从培养到培训、从招聘到管理、从一般到特殊,《实施方案》既涵盖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又抓住了其关键之处。
基于利益相关者与院校视角,《实施方案》有3项政策要点与职业师范教育息息相关,分别是:
第一,普通教师招聘。《实施方案》要求“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在这一政策语境下,应聘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师岗位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要具备3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据此,职业师范院校应届毕业生,如无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原则上是没有应聘资格的。这就自然衍生出第一个问题:是否还要继续举办职业师范教育?
第二,师范教育。《实施方案》要求“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优化结构布局,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对于职业师范院校而言,该政策有四方面含义:一是肯定其存在的价值;二是要夯实其内涵建设;三是要优化其布局结构;四是要引导高水平工科学校参与教师培养。该政策可谓是对“是否还要继续举办职业师范教育”这一问题的回答,但形式上的悖论也必然会衍生出第二个问题:师范教育到底如何去办好?
第三,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从词义上分析,培养与培训具有不同的内涵,前者侧重养成,后者侧重训练;“基地”与“院校”“系部”相比,具有更强的组织力和专注度。培养培训基地,有不同的分类,如国家与省级层面,企业、学校以及校企联合不同类型。这项政策在某种程度又为上一个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即师范教育的组织应该基地化,基地应兼具培养与培训功能。同时也衍生出第三个问题:职业师范院校如何办好培养培训基地?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中,“3年以上企业经历的要求”具有“颠覆性”的认知,这一政策背后必然有其深刻的逻辑原理。基于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理实关系以及我国职业师范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试对其逻辑做一探讨。
在职业场域中,合格的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一般需要拥有原理知识、实践知识和经验知识3类并列且交互影响的知识。由于职业岗位和教育目标的差异,3类知识的重要性与结构会存在很大区别。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要求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建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必须突出职业的针对性与实践性,以便使学习者生成3类知识,并促进其交互。教师是教育的建构者、设计者和实施者。建构职业化的课程,培养职业化的未来劳动者,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职业”素养,既能开展理论教学,又能理解实践并进行实践指导。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我国开始建立职业师范院校,逐渐建构了“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即:师范教育+在职培训(或企业培训),为论述方便,本文中称其为“传统模式”。传统模式有两大环节:第一个是大学师范教育,这一阶段的课程包括专业理论、教育理论、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四大模块;第二个是在职培训学习,包括教学能力和企业实践两大版块。传统模式总体上重理论、轻实践,在大学师范教育阶段,理论学习突出、实际训练不足;在企业培训阶段,企业实践难以深入,难见成效。国家政策和制度设计层面对教师企业实践不断强调,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一问题。
我国职业师范教育源于德国,德国模式之所以在我国突显理论与实践难以调和的矛盾,其根源主要在职业教育体系的差异。德国奉行“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Bsport体育,实践教学由企业师傅负责,理论教学由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学校教师负责,且企业学习与学校学习彼此协调进行。我国以学校职业教育模式为主,理论和实践教学都落在学校专业教师的身上,而师范教育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赋予学生同时具备较高的理论与实践素养。
《实施方案》虽未明确提出教师教育新模式,但已抓住了“企业实践”这一关键环节。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黄伟副司长在《实施方案》新闻会上提出,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实习[1]。虽然新教师的对象有待确认,1年教育实习期的方案与组织也未明确说明,但结合政策要点与政策计划,可得出新模式的框架是企业经历+教师教育。与传统模式相比,新模式的优点是教师拥有至少3年的企业经历,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经验。在新模式下,新教师会具有两种学业背景,一种是具有职业师范学历;另一种是非职业师范学历。对于职业师范应届生而言,他们是否会在满足3年企业经历之后辞职转而申请教师职业呢?情况可能不容乐观,更可能是在若干年后才有少部分人再去申请,而那时,他们所学的教育知识已遗忘殆尽。所以,对于企业来源的教师,其总体上可能在教育规律、教育技能、教师道德、教师信念等方面比较匮乏。没有牢固树立教师信念与道德,没有系统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规律与技能,教师也同样难以生成卓越化的教学。因此,面向企业来源教师实施为期1年的教育实习就显得十分必要。在芬兰,为了满足打算到职业教育机构做教师的求职者的需求,使其掌握教与学的核心知识,职师培训机构推出了培训项目,学员完成60学分的教育课程,即可获得职业教育教师正式资格[2]。显然,新模式与芬兰的做法基于同样的逻辑,芬兰培训项目的设计,无疑对我国新模式下教育实习方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社会中人才供需结构是学校专业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实施方案》关于教师招聘“3年以上企业经历”的要求将导致教师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师范生出口受阻,势必会降低职业师范专业的吸引力。从教师供需结构视角审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需求趋近饱和,虽然一些地区还存在教师短缺问题,但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编制不足和职业吸引力不高,而非师资供给不足。
对于大学专业教育而言,其学分、学时总是有限的,将一部分用于师范教育课程,必然剥夺专业学科课程的份额。传统模式下,那些主动或被动不在教育领域工作的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结构和质量是不完善的,专业素质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缺陷。更何况,这种模式培养的教师的实践能力还存在较大不足。这在总体上导致职业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效益存在较大局限性,亟待人才培养定位转型与人才培养方案重构。
国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新趋向,能否开启职业师范教育改革的步伐,职业师范院校又将如何实施改革?以服务国家战略、企业和学生发展需求为理念,以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在《实施方案》新的政策语境内,笔者认为,职业师范教育改革的总体原则应是开放、自由、卓越,并遵循3项改革方针。第一,在政策许可框架内,转变教师专业的师范性质,重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扎扎实实办好专业教育。坚实的专业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也为他们未来可能的教师职业提供了扎实的专业素质。第二,建立规范性、系统化的职业师范教育课程框架与制度,学生根据需求自由选择,对于修完全部规定课程并考核合格的学生,可享受师范生待遇,获得学习证书。此举为对职教教师职业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开放和自由的选择空间。第三,针对职业院校教师来源新结构,职业师范院校应统整教师教育资源,建立新的教师教育框架与模式,致力于为企业来源教师专业持续发展提供卓越化服务。
在新的政策、历史与现实背景下,职业师范院校应对接教师教育的新要求、新需求,统整学校教师教育资源,确立教师教育“职后培训”新定位,建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新框架。
职业师范院校在传统教师教育框架中的功能定位是“大学师范教育”,它是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逻辑起点。鉴于学科属性,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中小学学科教学是以知识教学为主,其知识的练习与应用只具有从属地位,更不存在对企业实践的客观要求。所以,传统教师教育模式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需求有较好的适应性,但难以达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然之预期。因此,传统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而《实施方案》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实施方案》的政策语境中,未来,职业师范院校需要基于职业学校教师来源新结构这一客观情况,以有效服务企业来源新教师、各类处于教师职业发展阶段教师的职业适应、成长与发展为宗旨,确立教师“职后培训”为新的功能定位,并以其为引领,积极转变教师培养理念,转变专业结构,优化学科结构,健全组织结构,夯实内涵条件,切实做好教师“职后培训”工作。要使职业师范院校成为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成为新任教师、骨干教师、名师、校长专业成长的阶梯,成为教师综合发展的桥梁。
以新定位为引领,职业师范院校应重组原有机构与人员成立新的职师教育机构或改组原有的职师学院。以强化新机构的组织力、专注度与效能为纲领,着力构建治理结构健全、领导一元、资源整合的培训体系新框架,见图1。治理结构健全是指以有效治理为原则,健全治理制度与治理结构,保障职师学院决策科学高效、运行规范有序、机构组织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一是颁布《职师学院章程》,作为职师学院运行与发展的根本治理纲领。二是建立资政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资政委员会由一定数量的职业院校相关领导、名师、职教专家、教育厅(局)领导、行指委专家、学校行政与其他相关教学院系代表等构成,主要针对教师培训与学院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向学院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与建议;学术委员会主要审议、决策本学院的相关学术事项。所谓领导一元化是指职师培训统一由职师学院管理,重大培训课程统一由学术委员会审核,由资政委员会提供建议,最后由行政领导决策。职师学院实施领导负责制,一般可设置五个部门:科研与研究生部、本科教学部、培训部、外联部和办公室,其中培训部主管培训课程研制、安排与管理以及培训学员管理与服务等事宜;外联部主要是建立与企业、学校等其他社会伙伴机构的合作关系,并与之进行日常联络,还协助培训部安排企业培训课程。学院不生专业教育,但设立本科生教学部,提供教师教育课程,包括理论课程、教育见习与企业实习课程。新职师学院亦要肩负学术研究职能,并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研究生培养中来,可设立科研与研究生部负责相关事宜。
从知识结构视角分析,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应学习和掌握5类知识,分别是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专业实践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教学实践知识和职业经验知识。对于非师范专业毕业的企业来源教师而言,其已经掌握了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专业实践知识和职业经验知识,所缺乏的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培训企业来源教师,应旨在培养其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以及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行动力。根据教育教学知识的性质与应用范围,可将其划分为三大课程群:纯教育的课程群,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班主任管理、教研方法、生涯发展等课程;专业学科与教育结合的课程群,主要包括课程论、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学论、教学法;实践课程群,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教学方法、学生教育与管理等实践内容。
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师培训新模式,即教育学教师团队、课程教学法教师团队、职教实践教师团队三方协作的培训模式。首先,由教育学科专家提供纯教育课程群的培训教学,由学科专家提供结合型课程群的培训教学,由职教教学实践专家进行实践课程群的培训教学;其次,在各类知识的分工培训过程中,可实现对某些知识的“双师”或“三师”的协同教授,如在“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中,可由教学法教师与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共同进行。见图2。
培训讲师的素质决定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成效、评价结果与社会影响,职业师范院校应该依托新构建的职师学院,在整合之前分散的培训人员的基础上打造一支结构优、水平高、多元化的培训团队。所谓结构优,即要保障培训团队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来源结构、专业学科结构。其中,合理的组织结构包括领导团队、教辅团队、讲师团队三大部分,领导团队包括行政领导和学术领导;教辅团队应保持人员充实、稳定,为培训工作提供有序的、高质量的服务支持与教学管理。合理的来源结构,主要指领导团队和讲师团队的人员构成合理,基于有效治理的原则,学术领导团队人员应多元化,即学术领导可由教育厅职成处和师范教育处领导、职业院校领导、职教名师、培训机构行政领导、杰出教授、行指委专家等构成,这保证了在培训目标、课程制定与教学实施方面能够尊重广泛的利益需求、倾听不同的声音,做出合乎各方利益需求的、更科学的课程决策;讲师团队应由专兼职人员构成,整合之前的教师培训人员为专职培训讲师,积极从中职学校、其他高校、行业与企事业单位吸纳兼职讲师,并建构专家库。专业学科结构是指讲师团队的专业学科背景与培训专长结构,要根据课程规划构建一支多学科背景的、具有多样化培训专长的讲师团队。
打造教师培训的“金课”,建构卓越的课程体系,是打造品牌化教师培训机构的关键。要以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律,以及系统化、情境化、综合化、模块化、精益化等具体原则为指导,建构卓越的课程体系。课程的系统化要求教师培训课程体系要以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律为指导,打造教师从新手到专家、从专家到教育家,反映教师工作过程与典型工作任务的,体现教师行动逻辑与专业发展逻辑的系列课程。课程的情境化要求教师培训课程内容既要突出理论,更要突出情境性与实用性,要通过情境性促进教师的理论认知、智慧生成与技能提升。课程的综合化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培训课程要涵盖教育教学与专业学科2类课程;二是强调培训课程要整合教育科学、教学法和专业学科3类知识;三是课程能够整合理论与实践,使二者融为一体、相互促进。课程的模块化强调的是教师培训课程的形式,一个模块达成一个独立的培训目标。课程的精益化强师培训课程在具体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呈现以及教学实施与评估等方面要做到精益求精。
教师培训面向已有多年企业或职业学校工作经验的成人学习者,一般注重实际、先进、规范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轻视或者忽视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其结果是导致模仿的学习与深度理解及创新思考的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训教师的企业和职业学校工作经历使其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思想,认为理论知识不实用,很难进入倾听与理解、深度思考与创新的学习状态中。实用性的技能操作范式对教师教学实际能力的形成是重要的,但对于发展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创新能力则作用有限,而理论知识却具有突出价值。培训机构要权衡二者的地位,并调动受训教师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启发受训教师对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视,并创新培训教学的模式。相比较而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培训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具有独特优势。首先,它对理论与实践都赋予了积极的地位,既不因理论而忽视实践,也不重实践而忽视理论。其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经过筛选的精华的理论知识,且在与实践的联动下,受训教师学习理论的主动性增强,能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形成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培训教学有较高的要求:一是培训讲师应具备一定的“双师”素养,在教师个体不具备的情况下,可采取“双师教学”;二是改革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既要构建精华的理论知识体系,又要设计实践教学,并将两者创新性地结合为一体化教学的内容与设计;三是对培训的组织管理与成本要求也会更高。
我国高校师范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即师范生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原因是大学师范教育缺乏与基础教育的有效对接。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有效对接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大学教师要经常性地深入到基础教育领域,深入研究基础教育教学情况;二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学习更紧密的耦合。对职教教师培养而言,新的转变产生了新的改革契机。由于培训规模小、培训经费相对充裕、培训资源更丰富、培训对象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充分的条件支持实现教师教育理论教学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之间的良好对接。职师学院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对接,其具体策略为:一是增强对职业教育教学有效服务的使命感;二是教育理论课教师要经常性深入职业院校调研,并加强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研究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参与;三是构建灵活的、创新性的“职师学院+职业院校”双主体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四是着力强化培训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提升培训课程的实践针对性、理实融合性和有效性。
集中脱产学习是指由专业的档案教育培训机构、档案专业学会或者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一定地域、行业范围内的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在指定场所、以讲学等形式进行的专门、系统培训。集中脱产学习式的专业培训是所有继续教育方式中效果最好的一种,但又有其不足之处。一是对工作影响大,因为集中脱产培训通常都需要耗费数天时间,这必定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人员紧张,而对于一些只设兼职档案员或者只有一名专职档案员负责档案工作的单位而言,甚至会使其暂时停止工作。二是组织开展难度大,通常情况下,集中脱产培训涉及人员较多,他们往往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短时间集中在一起学习,除了课程安排外,培训机构还需为其饮食起居等各方面做出细致安排,特别是对于档案专业学会和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而言,由于受到人员和经费等因素的限制,组织开展起来都面临很大困难。三是经费问题,对大多数受训者来说,集中脱产培训都需要他们离开驻地在外数日时间,这期间所产生的费用对收入微薄的档案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对一些档案部门而言也不是小数。
函授教育是运用通讯方式(主要是信函)进行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教育方式。在函授学习中,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在报名并缴纳学习费用后,专门的培训机构便通过邮寄的方式向他们提供教材及其他学习资料,并在他们按其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和考核后,发放毕业证书等培训证明文件。与集中脱产学习的继续教育方式相比,函授教育在时间、地点等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它允许广大的档案工作者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在驻地就近完成学习,可以帮助广大档案工作者和档案机构省下大笔经费,可以说是一种既方便又经济的途径。尽管如此,函授教育还是有其自身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函授教育所讲授的内容以书本理论和知识为主,内容虽然丰富,但仍无法开展技能培训等,相对于实操性极强的档案工作而言,其实用性仍然有限。二是培训期间受训者和培训机构、指导老师之往往间相距甚远,学习主要通过自学,教育者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也受到了较大限制,其学习效果也势必受到一定影响。
网络教育也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具体是指由专业的档案教育培训机构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数字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在数字化环境下组织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档案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的教育方式。网络教育既突破了传统的集中脱产学习方式在时间空间上的控制,也可以弥补上面所述的函授方式所存在的两方面不足,可以通过网络和视频进行实操性强的技能培训,也便于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及时指导学员学习。虽然如此,开展网络教育仍面临一些困难,一是目前可进行档案专业网络教育的专业网站少,据笔者调查,至今我国可提供档案专业在线教育的仅有中国档案学会主办的档案档案教育网,而该网也只能提供文本学习。二是网络教育仍然是以学员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效果依然难以得到保障。
档案岗位培训是指各级各类档案机构根据其实际工作尤其是专项工作开展的需要而组织本单位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的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与前几种继续教育方式相比而言,档案岗位培训因不是专业的档案培训机构主办,缺乏专业师资,所以其培训内容的系统性、理论性相对不足。但与此同时,档案岗位培训也有其显著的优势。首先,由于规模较小,涉及的人员相对简单,主要是本单位或者涉及本单位档案业务的部分人员,且基本在本单位或驻地开展,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影响较小,所以容易组织。其次,岗位培训的内容通常是根据本单位、本系统现实开展的某项工作的实际需要来制定的,所以必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对现实工作的推动作用较大。再次,由于档案岗位培训形式比较灵活,可以通过会议、座谈、宣讲、文件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组织实施也较为容易,所以成本以较低,不会给单位和个人造成太大压力。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继续教育工作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档案部门要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对此引起充分重视,舍得花时间精力来做好这项工作,必要时可列入考核机制加以推进。
(二)量力而行,选择适当的继续教育方式。档案部门要在有限的财力中抽出专门继续教育经费实属不易,因此档案部门应根据本单位实际工作和经济情况选择适用的方式开展继续教育,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vickievv”为你整理了这篇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依据安徽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安徽省切实减轻中小学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淮北市教育局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淮北市切实减轻中小学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并下发了烈山区《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成立了由教育、公安、消防、民政、人社、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烈山区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实行常态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遏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结合专项治理文件要求,8月29日,区教育局组织人员对已审批的四家校外培训机构实地督查,发现淮北市烈山区宋疃艺术培训中心(原SSK艺术教育宋疃校区)存在安全出口仍是卷闸门、未按要求安装疏散指示标志以及应急照明灯等问题,督察组第一时间下达问题整改清单,限期整改,于一周时间全部整改到位;对淮北市烈山区古饶艺术培训中心等四家单位教学用房无鉴定报告的现状,责令相关机构立即申请房屋安全性鉴定报告。通过本次督查,我区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进一步规范了培训行为,能够按照区教育局审核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杜绝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做法。
区教育局借助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平台等多种手段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向各集团校、直属校、中心学校转发相关文件,提高百姓对校外培训机构政策的知晓率;通过宣传,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管理、治理的工作目标、治理重点和排查内容、整改要求、实施步骤及各部门职责,从而净化我区校外培训机构的外部环境。借助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手段大力宣传古饶艺术培训中心、宋疃艺术培训中心、艺智林辅导艺术培训中心、烈山区新风花园SSK艺术培训中心四家白名单机构的先进做法,从而提高社会认可度。
(四)加大督导追责力度。9月初,区教育局会同各中心校、集团校、区直学校分管领导及已审批的四家培训机构负责人开展了专项治理工作动员会,全面部署治理“回头看”工作要求。会后,对我区主城区内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综合检查,查处违规校外培训机构4家(睿思教育东方之子外国语学校烈山分校、王老师学生之家、天之步步高学生之家),责令立即停办,并对违规培训机构的负责人约谈。
首先,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设施条件参差不齐,大部分较为简陋,办学条件不达标,培训机构聘用的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学历、专业不能完全匹配。其次,安全防范措施不够完善,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仍存在消防、食品卫生等安全隐患。再次,部分未经审批的培训机构场所较为隐秘,没有宣传标牌,排查难度极大,存在较大隐患。最后,已审批的培训机构不能严格按照核定的教学计划开展培训活动,存在超范围、超大纲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落实《烈山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大专项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遏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厘清权责、健全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力度。依法依规修订非学历文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畅通审批“入口”,进一步引导符合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办理证照。继续加大对民办教育及专项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对民办教育的正确认识,正确看待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继续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形成民办教育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
(三)有序推进、形成合力。按照“谁发证谁主管,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明确职责教育培训,积极配合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工作,健全部门工作联动、形势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专项治理工作稳妥推进。
(四)加大有偿家教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校外兼职、校外办班的治理力度,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时刻保持对有偿家教等违规违纪行为的高压态势。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有力措施,是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文献研究和现状调查表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一直存在着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绩效技术中的一种干预措施。对于任何组织,培训都要关注成本效益,因而要求快捷的培训设计和高效率的培训实施。笔者认为影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益的原因之一是混淆了培训课程与学校教育课程的特点,培训课程的层次结构设计不合理。本文从培训课程的特点出发,依据WPW学习模型提出培训课程层次结构的设计模式,并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进行设计。
培训课程一般包含四个层次:课程――模块――课――活动。这里使用模块概念而不用单元概念,是因为模块一般是内容紧密相关、结构相对完整的,便于在内部培训课程体系中交流和互用。在内容少的情况下,为课程――课――活动的层次。也就是说,首先把课程分为多个模块,进而设计模块,然后将模块再细分为多个课时,在每节课中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一般来说,课程大体上可分为3~5个模块,每个模块可再分为2~10个课时,每节课依据课的类型及特点来决定活动的数量。课程、模块、课、活动等层次的含义虽不相同,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对各个层次的界定如下:
(2)模块:课程内能够达成1~2个最终目标,所需要的时间为2~8小时不等;
培训课程的层次结构涉及层次的划分和层次关系,包括同一层次的序列和不同层次的递进关系。培训课程的教学是按照预先确定的层次实施的,层次结构会影响教学效果和效率,培训课程的设计最终要落实在各个层次上,而层次结构的设计要受教与学理论和观念的影响。
美国学者理查德・斯旺森(Richard A.Swanson,1992)等提出了WPW(Whole-Part-Whole)学习模型,体现了学习的“整体―部分―整体”的自然节奏,基本的WPW模型如图1所示。[2]该模型是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系统化的模型,可以为培训课程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框架。
第一个整体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通过先行组织者给受训者提供一个心理支架,便于他们接受新的教学;二是通过与受训者已有经验相联系,使所学内容更有意义,从而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动机。美国成人教育家诺尔斯(Knowles.M)的研究指出,成人学习者自主性较强,其个体生活经验对学习活动具有较大的影响,更乐于接受学习任务与其社会角色和责任密切相关内容的学习。[3]首先,培训者通过确立先行组织者,使受训者关注将要学习的材料,帮助受训者回忆有关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到新的学习中,形成新的图式。[4]由于培训的对象是成人,成人学习的最大特点在于经验基础,受训者是基于经验来理解和接受培训者的观点的,成人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丰富而多样化的经验,因此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与成人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有助于受训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其次,成人学习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他们往往对那些能帮助他们解决日常工作问题或能带来回报的学习有更强的动机。因此,在第一个整体教学中要将新学习的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经验联系起来,让受训者认为自己能驾驭学习材料,并且学习能帮助他们解决对自己的生活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这时他们的学习动机最强。
第二个整体是主要成分,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了让受训者通过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完整掌握,它把单个的部分结合起来,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每一部分的内容,而且通过“整体”使各部分有机联系起来,增强了对内容的完整理解。只有从教学材料整体出发,才能建立内容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保持教学的完整。因此,培训者有必要通过形成教学的整体,如完整概念、完整定义来回顾和强化“部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整体形成的基础上,教学的“部分”在整体中就有了新的意义。在认知整体形成后,需要安排练习和实践活动来巩固所学。
培训课程设计模式中的“部分”,是通过系统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教授具体的结构化的材料,从而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分步掌握和精细加工。受训者在培训者指导下,认识循序渐进地深入,在每个部分中成功地达到相应的行为标准。在这里重要的是,首先,受训者只有掌握每一个“部分”,才能使第二个整体有效;其次,每一个“部分”都要以WPW形式组织,也即每一个部分内都是W-P-W结构,这样在更大的WPW课程设计中有了它的子单元,能使受训者在每节课中都受益。
培训课程层次结构设计模式给培训设计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化设计框架,适合于各种类型目标的培训课程的设计。这个模式能用于整个课程和每节课的设计。以系统观点来看,课程的每一个成分,无论是作为“部分”还是作为“整体”,都是连续体的一个子系统。也就是说,课程的每一个成分,都是一个教学时段,开始的时段侧重于建立第一个“整体”,随后的时段就自然逻辑地成为“部分”,最后的时段就作为了“第二个整体”,而每一节课或子系统也同样是W-P-W结构,如图2所示。
信息技术应用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主要内容,涉及三个方面:信息技术应用重要性及应用意识、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和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课程的层次结构设计如下。
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课程的目的是让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形成信息技术应用重要性及应用意识,能够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一切技术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并具有解决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5]依据培训课程设计模式,将该课程分为六个模块,依次是:初识信息技术应用、“我”与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与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果整理与展示、总结与提高。图3为课程层次的结构设计图。
“初识信息技术应用”为第一个“整体”。在培训开始阶段,引导受训教师通过日常工作中常见的与技术有关的教育现象来了解信息技术应用,一方面可以作为整个培训课程的先行组织者,使受训教师对课程的体系结构形成初步认识,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促使受训教师把日常工作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与他们已有经验相联系,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所学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价值,形成稳定持续的学习动机。
“‘我’与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与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构成了培训课程的“部分”,培训教师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重要性及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法及能力的培养、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三个方面来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实现对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课程的分步掌握和精细加工,受训教师也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学习,更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成果整理和展示”和“总结与提高”为第二个“整体”,这一部分是整个培训过程的关键,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在培训中,把每一“部分”中所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制作出相应的作品(包括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并与其他受训教师分享自己的作品。最后,不仅培训教师要对受训教师的作品进行评价及总结,而且受训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从而使受训教师得到发展与提高。这样,受训教师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每一部分内容,而且通过“整体”将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增强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完整理解。
下面以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课程中的模块三“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来说明“模块――课”的层次结构设计。模块结构设计如图4。
在该模块中,第一个整体为“初识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开发模式”。在这一模块培训的开始,要给受训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启发他们回忆教学工作的环节,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媒体,期末对学生进行考试评价等日常教学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及教学模式,成为本模块学习的先行组织者,激活与教学设计有关的心理图式,便于受训教师更深入地认识教学设计。此外,通过把受训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与所学内容相联系,使教师意识到本模块学习对于改进教学和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必要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巩固受训教师的学习动机。
在模块学习中,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与学习环境设计、学习过程设计和结果评价与修正设计”构成了“教学设计与实施”模块的“部分”,各个阶段承前启后,相互关联,受训教师只有掌握好每一个环节,才能更好地认识教学设计,掌握教学设计的开发模式,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最后的“整体”――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是第二个整体,目的是为了让受训教师对“教学设计与实施”这一模块达到完整的掌握。通过对教学设计案例的分析及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可以把教学设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结合起来,不仅能掌握好每一环节的内容、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而且通过分析教学设计案例和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使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增强对“教学设计”的完整理解,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在课与活动这个层次上,要从WPW学习模型出发,具体考虑教学目标领域,分解和细化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方法和媒体,划分课的进度和时段。
在认知类培训课中,可以包含多项活动,通常可以设计为案例呈现、问题思考、资料阅读与讨论、师生小结、练习与反思五个教学时段。“案例呈现”为“第一个整体”,侧重于让受训者结合实例理解所要学习的概念、原理;“问题思考、资料阅读与讨论、师生小结”为“部分”,分步骤让受训者掌握所培训的知识;“练习与反思”为“第二个整体”,主要用于巩固前面所学。
例如在“学习者分析”这一节课中,首先,用PPT向受训教师呈现优秀教学设计案例,时间约5分钟;其次,培训教师提出问题“案例中谁是学习者?学习者有哪些特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重分析哪些特征?”受训教师思考后将答案写在纸上,时间约15分钟;再次,向受训教师提供相关阅读资料,让受训教师在阅读后分小组讨论“案例中分析了学习者的哪些特征?还没有分析哪些特征?”从而让受训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时间约20分钟;然后,培训教师带领受训教师对本节课内容做出总结,阐述在教学设计中分析学习者的重要性及其如何分析学习者,时间约15分钟;最后,让受训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如所授年级、所授课程等)做练习并反思自己以前的工作,时间约10分钟。
技能类培训课通常设计为系统概览、开始、操作、关闭、系统缺陷、独立完成六个教学时段。“系统概览”为技能类培训课的“第一个整体”,侧重于让受训者理解和接受先前工作系统被修改和取代的事实,初步了解将要掌握的新系统;“开始、操作、关闭和系统缺陷”为“部分”,分步骤地向受训者介绍系统的相关操作及注意事项;而“独立完成”为“第二个整体”,让受训者运用前面所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完整理解。
例如在“PPT的基本操作”这一课中,首先,向受训教师演示已经做好的PPT课件,说明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补偿或取代其他演示媒体,并简要指出制作技能的重点,时间约5分钟;其次,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素材的准备,时间约为3分钟;再次,向受训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并在操作过程中讲述操作要点,要求受训教师模仿操作,时间约15分钟;然后保存操作,向受训教师演示刚才的操作结果,时间约2分钟;接着小组讨论PPT课件的优势及局限性,教师小结,时间约10分钟;最后,让受训教师独立完成,时间约20分钟。
情感和态度类培训课主要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课程可以设计为接纳群体和个体、问题/机会、角色模型的担忧、解决方案、引导对解决方案的赞同、对成功的期盼六个教学时段。其中“接纳群体或个体”和“问题/机会”这两个时段合起来组成“第一个整体”,主要是为了改变个体基本的价值观和信念,改变原有经验中的“定势”,并为受训者提供一个问题解决的机会;“角色模型的担忧、解决方案、引导对解决方案的赞同”构成了“部分”,目的是根据整体中提出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引导受训者赞同解决方案,最后达到改变原有经验中的定势影响的目的;“对成功的期盼”是“第二个整体”,目的是巩固前几个教学时段的成果,达到情感或态度上的稳定。
例如在“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一课中,活动过程设计如下:让受训教师通过讨论归纳出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优缺点,接纳技术对教育有促进作用的观点,时间约10分钟;设置教育情境,提出教学目标,经过讨论选一名受训者扮演教师,其他受训者扮演学生进行教学过程模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时间约20分钟;用视频展示同样目标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让受训教师分组讨论对比两类教学,写出心得体会,时间约15分钟;选小组代表跟大家分享小组心得,时间约15分钟;培训教师做小结,引导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赞同并激发受训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的热情,时间约15分钟教育培训。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层次结构的设计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以及可操作性和直观性,设计过程快速简洁,能使课程形成由环环相扣的内容和活动组成的层次结构,在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提高教师培训的成本效益。
[1] 朱旭东,宋萑.论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J].教师教育研究,2013(3).
[2] 张军征,樊文芳,张晓红.培训设计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 陈肖庚.ADDIE教学设计模型在成人教育培训中的应用[J].成人教育,2011(1).
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抓好新一年的煤矿教育培训工作,是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根据市、区煤炭局2011年工作意见关于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现就区局进一步加强煤矿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意见如下: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提升培训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培训责任,加强煤矿日常检查中对安全教育培训开展情况及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管力度。
2、主要任务。加大对国务院和省、市政府一系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相关法规、规章和标准的学习宣传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市煤炭管理办法》;要强化煤矿主体责任落实,促进企业依法依规开展职工安全培训,确保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班组长依法培训,做到持证上岗;要强化应急培训,提高现场作业人员防灾避灾与应急处置的能力;不断改善培训机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师资库和各类题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育质量提高;要完善制度建设,严格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建立安全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对两处四级培训机构的监管,大力推进教考分离,集中整治培训走过场和持过期证件上岗行为,坚决杜绝未经培训上岗和无证上岗现象。
4、加强对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区局每月进行一次培训专项检查,对未经培训上岗、培训考试不合格上岗、培训组织不认真、考试作弊、试卷雷同及持过期证件上岗的行为严肃查处。
5、规范培训材料上报及全员培训考核发证工作。煤矿企业在规定的时限内认真做好“三项岗位”人员和班组长参加培训的相关资料上报工作,按时培训,确保100%完成培训计划;区局对两处四级培训机构的办班计划(特别是新工人和转岗职工的办班计划)、课程安排进行审核,监督教学管理,进行现场听课、监考,督导培训机构按规定的培训内容和时间进行教学。全员培训由区局审核发证报市局备案。
6、强化应急救援培训。要将煤矿应急预案培训、停产撤人演练作为教育培训监管的重要内容,突出抓好“调度员10项应急处置权”和“三分钟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员”的学习培训,确保职工熟知防灾避灾与应急处置知识,在遇险时安全迅速撤离。
7、强化全员安全培训。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三项岗位”人员和班组长及一般从业人员的培训档案,实现档案电子化、信息化和纸质档案一人一档,试卷集中存档备查。适时开展各种培训,认真及时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确保员工熟知岗位操作规程,准确进行岗位描述,要对安全薄弱人员进行重点帮教。
8、促进标准化建设。督促两处四级培训机构按照审查标准,对培训教室、微机室、安全教育展室、档案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实训基地(场所)、师资配备进行完善更新升级。积极推广运用“三维模拟动画培训系统”和优秀教材,聘任专业结构合理、数量质量满足工作需要的专兼职优秀教师。
9、完善培训管理规划。培训机构要完善制度,规范流程,严把培训、考核质量关,形成培训、考核、发证、反馈的闭环管理,杜绝缺课、替学和作弊现象,切实保证培训实效。实行教考分离,培训机构考点要安装视频监控并与区局、市局联网。
10、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树立“大培训”观念,突出各类人员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培训需求导向,真正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结合地方煤矿实际,多讲案例,开展特色教学活动,实现培训内容规范化、方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管理信息化。
11、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各煤矿要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原则,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双基”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训机构把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贯穿于安全教育培训的各个环节,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人员经验到位、机构建设到位、计划落实到位。
12、健全安全教育培训责任体系。煤矿企业培训管理机构要负起责任,按时有质量地完成市、区交办的各项培训任务,逐步形成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培训职能科室全面负责,培训机构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安全教育培训责任体系。
13、注重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发放安全手册、建设文化长廊、开展岗位练兵、举办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等有效形式,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积极推进“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安全作业岗位自我描述管理法”等先进经验,结合各自实际不断拓宽思路,创新方法,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工作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
如,行业管理条块分割问题突出。目前,开展教育培训业务既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或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取得“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后,向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法人;也可以直接向工商部门申请,以公司的形式登记为企业法人;还有的在编办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而不论登记为何种形式的法人,在实践中,教育培训机构都是采取市场化、公司化方式运作的营利性机构。
再如,一些地方规定,民办培训教育机构不能跨区设立分支机构,这与培训教育机构便民化、连锁经营办学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合。跨区设点的民办培训机构须注册为单独的法人单位,并按法律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和制度,这不仅增加了培训机构办学成本,同时不能享受企业所得税合并纳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1.违规办学问题屡屡出现。近年被要求整改的培训机构数量增多Bsport体育。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452所民办培训学校中有102所在2015年3月的年检中因存在问题而被责令限期整改,其问题主要集中在擅自违规设立或变更校址,超范围办学,将办学许可证租借他人使用,学校决策层变动未审批及租用场地过期不续签,在广告、招生、收费(储备金)、退费、劳动纠纷等方面的投诉较多等等。
2.存在恶意竞争。民办培训行业缺乏竞业避止的观念,“另起炉灶”、“挖墙角”屡见不鲜;有些机构打“价格战”,以低收费或免费培训一段时间为名招揽生源,造成竞相减价和机构间的冲突;有些机构虚假宣传与名校之间的关系,胡乱承诺入学或者教学效果,造成学生家长思想混乱甚至影响正常学校教育秩序;有些机构制造虚假信息,诋毁其他教育机构声誉。
3.侵权盗版难禁。由于注册管理单位不同,对名称的审核不在同一系统,也没有统一备案,容易出现冒用名称、商标等侵权现象,未登记注册的“黑户”侵权也不少见。同时,对培训课程的盗版侵权由于成本低、处罚轻,因此屡禁不止,培训产品的同质化令教学品质大打折扣。
如何处置教育培训领域的非法办学行为,目前没有明确的执法主体,相关部门也缺乏联合执法机制,无法有效执法。在基层实践中,教育培训机构出了问题往往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但由于登记部门不同,教育行政部门难以对在其他部门登记注册的培训机构进行有效监管、处置非法办学困难。
民办培训机构目前承担了一些政府委托的教育职能,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走进了中小学,但在实践中还存在问题:培训机构方面,提供的培训内容与学生普遍需求有一定差距,最终获得的培训费用与市场价格相差悬殊;公办校方面,老师、学生、家长不了解、不重视、不配合民办培训机构进入中小学,甚至有敌对心理;政府方面作为“购买服务”的主导者和购买者,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容易出现不规范行为。如某区购买一培训机构课程后,以教委未拨款为理由,拖欠应付账款一年之久,并且拒签合同。
制定并强化“民办培训机构备案制”,规定不论在哪个行政部门登记为何种性质的教育培训机构,都应在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备案,未备案的尽快补登备案,以便教育行政部门掌握行业整体情况和动向。系统清理不利于民办培训教育发展的政策,允许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办培训机构进行集团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及集团连锁企业集中办理登记注册,跨区县设置分支机构。
改善培训教育市场信用环境。设定统一的民办培训教育行业信息统计指标,建立民办培训行业公共信息平台或充分利用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信息统计指标,对教育培训机构资质、课程、师资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在线共享,对违法失信行为、盗版侵权行为等信息进行在线披露,保障消费者充分知情。审计报告规范版本,要求一些统计指标必须在报告完整呈现,便于责任部门监管机构营运的真实情况。结合投诉情况预警信息,避免培训机构跑路、倒闭给消费者带来损失。要求培训单位必须明码实价,严惩价格欺诈、质价不符等失信行为,保障机构间良性竞争。
明确审批机构是民办培训机构的监督和执法责任主体,本着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利用数据信息、随机抽查、信用评价等手段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非法办学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盗版侵权的打击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那么,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在哪里?对此,可从内因与外因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农村教师培训时效性不强的内因有四个:一是参训教师对教师培训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培训就是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二是参训教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对自己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考虑不足;三是参训教师课务繁忙,工作压力较大,工学矛盾使教师身心俱疲;四是参训教师居于偏僻环境,初始学历不高,职业认同感较低,甚至出现职业倦怠等不良情绪。这样,参训教师便被动参与培训,既不在乎培训的实质过程,又不重视培训的效果,甚至干脆排斥培训。
第一,参训教师的选送存在指定性,因此,参训教师被动参与,缺乏自主性。据调查,参训教师的选送往往依靠所在区县教育局分配并指定培训名额或任职学校为了完成教育局的任务而随机指派。于是,有参训愿望的教师不一定能参与培训,而排斥培训的教师却有参训的可能。这样,既违背教师培训的初衷,又影响教师培训的效果。
第二,培训机构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关键有两点。其一,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大多数培训机构的培训方案既没有立足于培训项目的本质需要,又没有按照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论对项目进行分析,还没有考虑参训教师的地域、年龄和职称等层次特点和培训需求,这样,培训内容便缺乏针对性,且实用性不强,从而影响培训的实效性。其二,在施训过程中,培训机构忽视参训教师发展的阶段性,培训形式单一。例如,依然采用以培训者主讲为主的培训模式,使受训教师成为被动客体,以致二者缺乏互动,甚至忽视参训教师的特点和个性化差异。总之,由于从培训内容的确定到培训方式的设定,均基于培训机构的提供能力和培训者的研究专长,而忽视参训教师的自身特点与实际需求,所以,参训教师的主体意识缺失,以致教师培训缺乏实效。
针对影响教师培训效果的内外两大因素,培训机构务必抓住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科学规划、系统管理和规范运行,以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具体策略有五个。
在培训中,培训机构或参训教师所在区县要帮助农村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和正确的参训观念,以增强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从而提高他们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最终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培训机构完成各项培训内容。
培训部门应规范教师培训工作,即建立以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为主导的培训工作模式(培训前调研分析――培训中调研分析――培训后调研分析)。具体有三步。其一,在培训方案制定前,培训机构应结合培训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设计,进行合理调研(例如,问卷、电话访谈和面对面座谈等形式),以充分了解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掌握他们的共性需求及个性要求),并以此作为设计培训内容的重要依据。其二,在培训实施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参训教师在听课过程中的反应,并注意采集教师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从而对培训内容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其三,在培训结束后,可通过了解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掌握他们参训后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变以及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等,从而为日后培训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高水平、高素质的培训队伍是农村教师培训取得实效的必备条件。因此,培训团队成员必须深刻领悟现代教育观念,不仅具有学科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而且熟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规律,并能胜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做到两点。其一,选择那些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参与过农村教育教学研究实践,真正了解农村教育教学研究培训实际情况的专家、学者、教研员、大学教师和优秀的中小学骨干教师任教。其二,在施训前,培训机构应根据设定的培训方案对授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例如,告知他们参训教师的职称层次、年龄层次、培训级别以及共性需求、个性要求等,以保证培训内容更适合参训教师,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创新培训模式,即将传统单一的培训模式改为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并在培训中积极搭建施训者与受训者的互动平台。具体工作有两个:一是通过案例教学、教学观摩、实践反思、情景体验、互动研讨、论坛参与、考察交流和基地实践等方式,使参训教师在培训教师的引领下,最大限度地参与课程教学,这样,不仅促进二者之间的交流,唤起农村参训教师的共鸣,更提升培训的参与性和实效性。另外,还可通过专家导学、同课异构、反思日志和经验总结等方式,引导参训教师积极思考、努力实践,并通过自己的行动解决问题,以实现在专家引领下的主动参与。
在培训结束后,参训教师所在区县教育局应为他们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既检验参训效果,又督促参训教师“学以致用”,从而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困难和难题。此外,参训教师任教的学校可将培训理论转化为教学实际的相关情况并作为教师聘任、考核、提升和奖励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以充分调动农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从而有效促进农村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最终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构建培训评价体系对巩固农村教师培训成果,总结农村教师培训经验,改进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工作有四点。其一,在培训过程中进行“基础评估”。“基础评估”主要针对培训需求、培训目标与方案两个部分展开。其二,在培训过程中进行“过程评估”。“过程评估”主要针对培训团队的教学、科研能力、培训设施及生活保障、培训管理、培训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以及培训的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展开。其三,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绩效评估”。“绩效评估”主要针对培训取得的结果等开展。关键有两个:一是对参训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测试;二是通过深入教师所在单位听课、评课等方式,观察参训教师受训后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以及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总之,只有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价体系,教师培训项目才能更趋完整。
档案管理者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原则,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主动服务意识,这成为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树立积极向上的工作形象的前提。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培育成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更加专业、系统和有针对的专业教育培训,才能不断丰富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思想、制度、技术等多个方面做好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
专业教育培训丰富了档案人员的档案管理知识与业务技能,促使他们对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手段应用自如,从档案文书立卷、档案整理到编目、鉴定,再至档案着录、标引,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开发和保管档案信息才能变得更加准确、高效与完整,进而保证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档案人员的人文关怀,通过专业教育培训来满足档案人员的成长需求,不仅拓宽了档案管理人员工的成长渠道,也突出了档案人员的主人翁地位,使得他们能够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大大提升了档案管里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由静态向动态转换的过程,主动的、全方位的管理保证了档案管理的实效性。尽管如此,依然存在着一些因素制约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比如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通过专业教育培训这一途径,我国的档案管理有了一定的起色,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这种专业教育培训工作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绝大多数的教育培训只是为了满足于培训人员相关知识、技能的补充,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学习成绩和效果而进行的一项培训活动,既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更没有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进行支撑。最明显的表现为:一是现行的培训制度还比较简单,框架类的条文较多,无成熟的教育培训经验可供借鉴,教育培训工作缺乏特色性;二是专业教育培训的机构混乱,因为缺乏系统的运作机制导致了培训效果得不到保障,对于培训对象与培训安排选择方面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目前,我国档案人员专业教育培训的内容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档案专业、课本型的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已经与现代教育培训严重脱节。随着档案管理一体化的到来,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成为档案管理的趋势,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培训也应该与时俱进,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良影响,加大专业教育培训的改革力度,通过积极吸收与档案管理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内容,来丰富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手段。
从教育培训的作用来看,开展教育培训还停留在满足档案员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层面,缺乏实效性的举措来检验教育培训的效果,教育培训与档案人员的考证、考核还相互独立,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从档案人员自身来看,由于教育培训对于档案人员的吸引力不大,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这种紧迫感的缺失也导致教育培训成为可有可无的事情。
改变档案教育培训的观念,以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和职责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教育培训促进档案人员知识更新、持续发展为契机,对档案从业者实施长期、有计划性的教育培训,成为促进档案人员教育培训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在开展专业教育培训之前,要立足于现实情况展开调研,调研应该涉及档案人员自身情况、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现状、国家现行的有关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方针、地方性文件等多个方面,通过有目的、有次序的细致规划,不断更新、细化教育培训的内容、步骤,有层次和重点的进行教育培训,才能保证形成教育培训方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立足于档案人员的实际工作需求来调整教育培训内容与方式,构建符合现代要求的新型档案教育培训体系。一方面,要依据档案管理队伍的结构情况和实际状况,从培训内容、时间、形式等多个角度组织恰当的教育培训活动。比如对于文化层次的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分阶段进行教育培训,从一般性培训为主逐渐过渡到专题培训,这样让他们逐步适应和提升自己的档案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实现教育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可以将案例、体验、研讨、互动等多种方式融合到一起,引导档案管理人员在教育培训中积极思考,然后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育培训与考核、激励之间的结合,不仅有效地激活教育培训的驱动力,也是保障档案员教育培训实效性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鉴于此,一是要形成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教育评估活动来衡量教育培训的效果,可以对档案人员的观念、管理方式、管理能力等方面形成清晰认识;二是要发挥教育培训的激励功能,奖励那些在教育培训活动中表现优异的人员,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教育培训的热情,实现这些人员的自我成长。
为提高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教育部组织**师范大学等部属师范大学对**等省区的3000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培训,提高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由**师范大学对口**自治区、**师范大学对口**回族自治区、**大学对口**省,采取“送培到省”、“送教上门”集中培训的方式,分别为上述省(区)培训1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其中县以下教师不少于选派教师总数的70%。同时,将培训资源制作成光盘,辐射到本区域广大农村教师。
——各有关师范大学要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在对受援地区中小学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际需要,会同受援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研究培训方式,制定实施方案;要调动和整合一切优质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包括附属中小学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优势,遴选熟悉中小学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授课,其中,中小学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不少于60%。培训实施方案和培训专家人选报教育部核准后实施。
——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配合上述师范大学做好项目实施的相关组织管理工作和支持服务工作。
为加强中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重点对中西部地区11,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60学时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大规模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培训对象主要是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每省(区、市)平均500名。其中县以下小学和初中骨干教师不少于70%,县以下高中骨干教师不少于50%。
——创新培训模式。依托高水平师范院校,调动、整合和开发优质培训资源,组成高水平专家团队,采取以“送培到地(市)”为主、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其中,省域外优质培训资源、省级优质培训资源和当地优质培训资源原则上各占1/3。培训专家团队中,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的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不低于50%。
——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培训重点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效教学方式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师德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
——培训计划由教育部组织实施,各省配合集。教育部制订培训计划总体实施方案,审核确定培训机构,进行指导和全程监管。各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部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